屬靈操練雜思 — 學習與運用
2021-07-01 / 區伯平
「操練」是大眾社會上應用着的語詞,一般人都會清楚知道它的準確含義。相對之下,「屬靈」是只在教會圈子內應用的語詞。而且不單一般社會人士不大認識這項語詞,就是教會中人,對於這項教內的慣用語,也不時感到含義模糊。
《保羅書信》有幾次「屬靈的人」字句。(林前二14-15,三1,十四37)意思首先是指屬於聖靈的人,他是指所有信徒,這是神賜予所有信徒的地位;意思其次是指聽憑聖靈過生活、得聖靈扶持的人;意思的第三層又指順從上帝、遵行祂旨意的人生表現。歸納來說,「屬靈」是要表達:信徒的人生主權、因藉基督的救恩而回歸上帝、並在聖靈的內住以致掌管下、活出神的形象的總體人生表現。既要如此,就要操練,以致達到這種生命氣質;而目標在於這種生命氣質的操練,就稱作「屬靈操練」。有時也稱作「靈命操練」。
這項「定義」是十分基本的認識。「屬靈操練」並非追尋奧妙玄秘;「操練」的形式也許像是「閉門造車」,「靈命」卻表現在日常生活上、而不是在教會活動中。在蒙恩的地位上,每一名信徒都已經是「屬靈的」。然而在人生路上,在日常生活中活現神的形象、卻是終生學習的進程。「屬靈操練」並不是隱退塵俗、避世自娛;而是承載主應許的豐盛生命,活潑人生。可以說,退靜來操練,是為了進向現實人生。
這種操練,目的不在體能、不在技能、不在智能,而聚焦於「神-人」關係的保育;為要促進信徒貼近上帝,生活像主。過去二千年的教會歷史,累積有十分充實的「屬靈操練」遺產。十六世紀初年的「改教者」,很多都出身於修院。他們去蕪存菁,一方面終結了修會建制,一方面又將修院生活中的優良點子承續下來,並且普及推廣予信徒。其中一些優良傳統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「每日靈修」;其中包含有祈禱、讀經、默想……。由於這些形態都是源出於修院生活,因此我們慣見的「屬靈操練」的形式,也是比較靜態的、內向的。
如此飄逸超脫的「屬靈操練」形式,對於生活在繁華都市社會的信徒、每天都在急逼高壓的生活節奏中、時刻受着全球一體化的財經金融所衝擊,又怎能複製中世紀的修院規律呢!所以很多信徒固然渴求「屬靈操練」,可是慣用的「每日靈修」形式,卻是他們的尷尬難題,要非敷衍塞責,就是長存罪疚感,或是在內心吶喊著,這是難負的軛。
其實祈禱與閱讀聖經,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權利和恩典,也是「屬靈操練」的基本功;是任何信徒都不可以愚昧至在此粗疏的。而「屬靈操練」的項目和形式,又是豐富多姿的。舊日的修院生涯,即使是「勞務」,也安排得成為「屬靈操練」的項目和形式。例如透過輪值打掃和
清潔院舍,操練謙遜、服從、合作;透過編排擔負農耕生產,操練忍耐、責任、學習……。因此,除了祈禱與閱讀聖經之外,根本上整體生活都是「屬靈操練」。這各項「操練」的性質當然有分別,卻不用評等級分高下,它們都是同等重要的,並不區分「聖事」與 「俗務」。這豈不就是近年熱談的「職場神學」嗎!
信仰是生活,並非教會活動;不過我們要在「教會生活」中操練信仰生命的根基,好在日常活得像主。又不要忘記,日常生活的每一環節,既是經歷上帝,又是見證上帝;心中有神,生活就是「屬靈操練」。
本文摘自《跟蹤——跟隨祂的腳蹤》。香港:播道會文字部,2021。